资讯中心
NEWS
衣以载道——让校服美起来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19-11-16 11:25:23  浏览量:3007

    “衣”源于《傅玄•衣铭》“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左传》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自古我国服饰承载着名族礼仪和文化。纵观中国校服历史,每个时期都有鲜明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不单单是校园文化的传承,学校精神的体现,更是文化、教育、历史的缩影。

     新文化运动时期,简洁素雅的制服式学生装引人追捧,不论是女生校服的上衣蓝或浅蓝,下着深色裙,还是男士校服简洁朴素的中山装,都勾勒出青春、独特的形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八十年代的海军服,都是人们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然而,九十年代以来,校服在所有人的记忆当中变成了“面口袋”,松松垮垮,宽大肥胖,让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同学“蜷缩”在“面口袋”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吐槽声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反抗声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校服问题多

    宽松肥大——现在学校的校服大多以运动服为主,稍微大一点,会让学生更加宽松舒适。然而,校服过于肥大的话,就不再是舒适了,只会是糟心。一般情况下,一方面,厂家在制作校服的时候,会考虑到学生的发育与成长,会自动给校服加大一码左右。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高一点,甚至有脱离实际,忽视孩子们的意见,想当然地加码。最终,在厂家和家长的双重加码下,校服就非常自然而然地宽松肥大了,美观度便也可想而知了,成了“中国特色校服”。

    保暖性差——根据大多数学校的规定,学生一年四季都要穿校服去上课,校服的质量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曾经一位网友发过一个《深圳校服材质差,夏天不透气,冬天不保暖》为题目的帖子,帖子中称,深圳校服夏天衣服不透气,不吸汗,冬天的材料更差,全是化纤的,完全不保暖。后来,又有家长网友发帖《深圳的校服能不能设计加绒的冬装?》呼吁深圳校服应该重新设计,加强御寒功能,这一要求也得到了深圳网友超过七成的支持。学生们为了保暖,只能在校服里面再套一层又一层的衣服御寒,最后,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圆滚滚的模样。

    质量较差——当人们还在吐槽校服的样式、颜色时,校服质量却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破洞、褪色、脱线、起毛球……问题校服层出不穷,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2014年9月,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山东省纤维检验局集中力量对全省学生校服生产的企业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抽查发现济南市商河县加华服装有限公司、济南智业经贸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的15批次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合格项目涉及纤维含量、后裆缝接缝强力?、纰裂以及产品标识等问题;2017年5月,长沙市质监局在宁乡、浏阳两市共召回缺陷校服3900套,此次将缺陷学生校服召回的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这一个个事件的发生,更是加深了人们对校服的质疑与反抗。

校服新政在行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审美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成熟,消费文化也在不断改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多元化、个性化,校服改革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2014年3月28日,首个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设计研发中心在北京服装学院挂牌成立,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和北京服装学院将在这个研发中心平台联合研制出我国首个强制性中小学学生装安全标准。2015年6月18日,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校服的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要求各地方相关部门确保校服品质,发挥校服育人和审美功能,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2015年6月30日,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校服的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出台,标志着全国中小学生校服终于有了统一的规范,成为校服行业的“新国标”。

    随着校服改革的深入,各地为解决校服品质提升与传统监管模式不兼容的问题,从制度层面理顺多方关系,积极调整校服管理工作的方向,多地“新政”举措获大众认可。上海、广东、青岛多地校服改革的突破引发社会热评,已取代“全民吐槽面口袋”成为校服舆论新热点。淡化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校服采购决策中的主导角色,已成为地方落实校服新政的大趋势。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关注校服改革问题,呼吁各地加大力度推进“校服新政”深水区改革,让更多中小学生穿上安全好看的校服。


    校服,作为校园特定群体的统一着装,不仅是校园独特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构成日常教育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特色和办学理念,传承着校园文化。优秀的校服还会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

    校服改革已势在必行,在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校服设计与生产部门、家长的联合努力下,未来的校服会美起来,变得既时髦、实用,又优雅、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