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NEWS
中华旗袍的起源与诞生
所属分类:了解服饰  发布时间:2019-11-16 14:47:40  浏览量:2753

    一、历史溯源

    中华旗袍诞生于中华民国时期,是当时的妇女时装,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的明立领中衣褙子,后移植到满族妇女无领长袍上,由此演变而来。因为满族被称为“旗人”,故将此服装形式称为“旗袍”

    清顺治、嘉庆年间,统治者屡次颁布禁令,严禁满族女子仿效和穿着汉族服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与汉族军阀豪强联合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汉民族,相比其他民族,自然有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统治者为稳固政权,开始强制实行剃发易服,律令之严性命攸关,甚至出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汉族百姓奋起抗争,力保汉族装束,但遭到满清统治者的镇压屠杀。统治者穷尽各种方法让汉人习满族风俗,甚至以人格侮辱等方式使汉族精神萎缩,让汉人丧失自尊、自信。

    清朝后期,旗女(满洲女子)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同治年间,镶、滚技艺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袍服全用刺绣、花边镶滚,几乎难以辨认原本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繁琐至登峰造极的程度,从另一个方面也凸显了强权霸主的欲望。


 


    二、发展历程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烟台地处沿海,是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烟台见证和经历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同时也因华洋杂居,商贸繁荣,得西方文化风俗之先,所以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中华旗袍,是烟台女性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当时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和设计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而形成。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装饰的去繁就简,使旗人妇女的袍服由“一片式的平面直线裁剪”变革为“省道式多片曲线裁剪”。此举彻底摆脱和颠覆了旗人之袍的老式样,改变了女性长期以来束胸裹臂的旧貌,充分显露出女性的体态和曲线,成为当时代表新女性的装扮。


        烟台地处产棉、纺织、印染大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地域,交通便利,物资丰盈,商贸繁荣,民居乐业。欧洲蕾丝花边也是最早进入此地,所以青布、各种材质印花面料、蕾丝装饰的旗袍引领当时的风尚,宁波红帮裁缝以及天津、苏州、扬州等地学徒也纷至而来,全国效仿。从服装角度来看,这种融中西方思想、美学于一体的服装样式,即保持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符号,又彻彻底底的让旗人之袍脱胎换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去繁就简的蜕变以及凹凸有致的服装造型,深刻的诠释出民族精神的不屈以及女性的解放与独立。到了20年代后期,中华旗袍几乎成为中国女性普遍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上海十里洋场中的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也以穿着中华旗袍为时尚与流行,这也促进了这种服装样式的发展与繁荣。中华旗袍起源于烟台,繁盛于上海,普及于中华大地,进而走向世界舞台。

    身着中华旗袍的影星蝴蝶成为当时的时尚代表人物



    三、国服地位的确立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他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和“除陋习、倡新风”的思想深入人心。就任后,他颁发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法令,其中“易服”也在其中。孙中山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样式,并亲自设计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男装,称为“中山装”。


    造型简洁流畅、工艺兼容并蓄、风格中西合璧的女性袍服样式正好体现出女性的进步思想,彰显出中华民族精神与气节,不仅符合“易服”的理念,也符合中华共和的治国方针,并且受到了宋庆龄、宋美龄、宋爱玲宋氏三姐妹的喜爱和推崇。1926年中华旗袍被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确立为国服。


    四、中华旗袍的今天

    中华旗袍从诞生到现在,这一个世纪以来,经历了世界大战、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虽然历经磨难,但世代传承的民族精神与其中的文化精髓却从来没有衰退。

    2012年,由“百年·旗源”旗袍品牌,第三代传承人China·臣联合全球热爱中华旗袍的各界人士,以创新型的商、协会模式,在全球发起旗袍会,让沉睡多年的中华旗袍再次焕发光彩。

 

 

 

 



    2017年10月,筹备七年之久的中华旗袍博物馆将向世界开放,这里展出的每件藏品,都凝结着“百年•旗源”旗袍世家的收藏心路以及四代传承的“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 如今“中华旗袍”不仅是一件女式服装,更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华文化符号,传递着中华文明,讲述着中国故事……